4月22日上午,西校区图书馆大报告厅内迎来了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方铭,做了关于“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的报告。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那么,在现代社会,孔子思想有有何现实意义呢?方铭教授在报告会中向我们一一道来。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接班人的培养着,也是君子人格的践行着。”报告伊始,方铭教授首先总结了自己对孔子地位的看法。方铭认为,孔子学说是中国古代向善价值观的来源;他创办私学,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况,变职业教育为素质教育;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主张君子要注重个人修养。而现在,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注重提升普通公民的个人素质与品德,孔子的思想给我们以借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焉而有志焉’,大同社会是孔子政治理想的终极目标”,方铭教授表示,大同社会与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努力建设的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不谋而合。就现在的标准而言,古代社会可分为“小康”与“乱世”,而孔子在关于“小康社会”的论述中,强调“德”的重要性,强调“仁”在构建大同社会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孔子所提倡的人生修养以作君子为原则,做君子需要修身,而修身也是以仁为根本的。孔子为了贯彻“爱人”的原则提出了“恕”的行动纲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明证。
在报告会即将结束时,方铭教授表示,孔子思想符合现代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学习孔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精神文明的力量源泉。
方铭,1964年生,北京大学毕业,文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有《战国文学史》、《战国文学史论》、《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中国儒学文化大观》等多种著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