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石兴泽院长漫谈影视媒介挤压下中国文学的窘态与出路

石兴泽院长漫谈影视媒介挤压下中国文学的窘态与出路

    11月13日下午,文学院院长、全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石兴泽在文学院C-321教室做了一场主题为“影视媒介挤压下中国文学的窘态与出路”的报告。石兴泽以老舍作品改编为中心为大家讲解了老舍作品的改编情况、关于老舍作品改编的文学评价及影视评价三个大问题。

    石兴泽首先指出,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老舍作品被改编的数量是最多的,最具有代表性。他谈到目前对老舍作品的改编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改编者热爱老舍,影视作品力图再现原著的内容及思想倾向。这类改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52版电影《我这一辈子》、85版电视剧《四世同堂》、电影《骆驼祥子》等,这类作品因其忠实于原著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老舍作品改编的第二种情况是改编者忠实原作,但更忠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对原著进行大量增改,改变了其艺术风格,引起了专家学者的不满。电视剧《我这一辈子》就是这类改编的代表,石兴泽以其中四大爷的形象为例分析了作品与原著的背离。此外还有一类改编者在对老舍作品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改编,虽改编幅度很大,但能忠实于原著的创作精神。影视作品《月牙儿与阳光》就是把《月牙儿》、《阳光》、《微神》这三部有内在联系的作品糅合在一起,反映了老舍对旧时代女性命运的思考。

    对于老舍作品改编的文学评价,石兴泽指出,总的来看,文学与影视的结合是一件好事,影视作品为老舍作品注入新的血液,使其影响更为深远。此外文学作品改编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成功的改编可以使原著得到进一步升华。但这一现象也有很多负面影响,影视艺术通俗性、娱乐性、市场性等特点势必会转移到作品改编中。石兴泽用一句话点出:经典改编的过程就是将经典世俗化、趣味化的过程。

    以文学评论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的改编是一把双刃剑,而站在影视艺术的立场上,石兴泽谈到,只要不太出格,这种通俗化是可以理解的。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非经典化的改编也是一些影视人的无奈。

    综合以上论述,石兴泽总结出影视改编影响最大的是文学,且这种影响更多是负面的。目前整个文学发展受到影视的挤压,面临严重困境,而如何走出困境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思索的问题。

    最后,石兴泽与同学们围绕“如何培养文学素养”、“文学作品会不会被影视作品取代”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