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国学经典“邮递员”团队,在线上展开“鲁新共语中国话,聊喀齐筑民族情”专项社会实践活动。8月17日至21日,团队开展普通话课堂,在孙哲和冯静两位指导老师带领下,实践队员韩丽、苏比旦、张志琪等担任授课教师,面向新疆伽师县英买里乡中学90名教师,七年级、八年级120名学生展开教学。
本次社会实践的旗帜从江苏徐州传递到聊城国学经典邮递员的手里,团队成员将旗帜拿在手里,将使命杠在肩上。队员在前期积极调研新疆喀什地区普通话需求,向老队员学习社会实践经验,积极培训备课,活动从开展普通话课堂、推广国学课堂、推进红色教育等方面展开教学。本次社会实践面对疫情积极调整计划,采用直播加录播的双重方式,专门设置双语翻译,采用分级教学的方式,极具课程特色。
(一)开展普通话课堂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推普助力振兴 因材施教教学。面向新疆教师,授课教师以“四海同音,聊喀一家亲”为切入口,从普通话的语音特征、语流音变、常见的错误、朗读命题说话等多方面来进一步诠释如何更好发挥普通话的积极作用。
团队将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分A、B班,分别派授课教师针对其普通话学习情况和语音面貌开展针对性教学。A班教师立足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精简教学方法,结合动画生动讲解,通过教师示范读、全体学生跟读、部分学生举手例读“三读”方法,最大程度的通过线上课堂帮助同学们促进理解,加深记忆,尽快掌握。B班教师精准掌握八年级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在教授声调有关知识之后,着重讲解声母的辨别。通过读例字、读例句、读绕口令等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区分发音易混淆的声母。
(二)推广国学课堂 邮递传承中华文明
授课教师向学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古典文化的同时纠正普通话发音,以儒家经典为切入口,与学生共同赏析论语,品读中华文化之美;授课老师采用创意性手法从现代歌曲提取灵感,带领学生一起感悟“明月几时有”的离愁别绪;授课老师巧用视频让课堂更加生动高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国学更通俗易懂、教学更显成效。课程注重师
生互动,倡导学生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确保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推进红色教育课堂 铭记传承红色基因
“生在国旗下,长在阳光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课堂在同学们阵阵朗读声中开篇,采用互动讲解的方式与同学们重温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经典;其中,丰富多彩的课件更是带领同学们走进党史,辨别红旗、聆听红歌,课堂气氛活跃。在防疫小课堂上借助“七步洗手法”视频,用与同学们一起线上洗手的方式,普及保持个人卫生的知识;与此同时,从佩戴口罩、疫苗接种等方面入手,向同学们宣传防疫知识,在一步一步教学生如何更安全戴口罩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防疫积极性。
聊城大学国学经典“邮递员”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我们一直在路上!
与君别离千里时,共惜师生今时意。此次社会实践系列课程后新疆学员们的一句句感谢,授课老师送予每位学员的祝福和寄语,都流露出授课老师和学员们的深厚情谊,构建起心与心相连的桥梁。本次社会实践课程更是聊城大学文学院积极利用学科优势及前期实践经验,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聊城大学国学经典“邮递员”,我们一直在路上!(通讯员 王舒宁 张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