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2011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新闻

文学院文学沙龙漫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

    11月21日,“文心文化沙龙”第二期在文学院文心读书阅览室举行,文学院院长、中国近代老舍研究专家石兴泽教授,研究生导师卢军副教授做客文化沙龙,同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共同探讨现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

     同学们在发言中旁征博引,从当代文学史专家的专著中寻找理论依据,对现当代文学时段上限与下限的划分各抒己见。很多同学并不赞同传统的将1919年作为划分时限的标志,他们认为晚清时期梁启超等人已经具备现代意识,打破了旧时期文学叙事的“圆形结构”,开启了“线性结构”的先河,而“五四”时期的剧变,则标志这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另外有人认为,研究文学分期应从文本与传播载体两方面分析,梁启超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第一次实现了白话文小说在报纸上的连载创作,在创作文本与传播载体上达到了双重突破,意义重大。07级本科生刘洪浩的发言独辟蹊径,他认为,对现当代文学的分歧应当参照古代文学构建体系,根据时间点模糊的特点应当将经典作品作为研究核心,尽力避免“为验证自己的思想而框定时间段去寻找作品”。同学们妙语连珠,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石兴泽对同学们的精彩讨论给予了极高评价,他指出,现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是一个性质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在研究讨论文学分期时应当从当时的文学作品入手,分析其性质是否发生变;进而讨论这种性质的变化是否具有广泛性与整体性。卢军认为,研究文学分期可以从创作主体、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三方面分析,而创作主体作用最大。她表示,“分期的标准众说纷纭”,希望大家在进行文学研究学习时“坚持批判精神,坚持独立思考”。

     读书沙龙是文心读书会的品牌项目之一,读书会会定期邀请相关老师或召集同学,针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或文化现象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同学们对于具体文本的了解,使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交流,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充分显示了大学学术自由之风气,令同学们获益匪浅。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路34号
邮政编码:252059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聊城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