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010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新闻

传统文化与中外文化的碰撞

    泱泱大中华5000年历史积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当中西方碰撞,传统文化又该何去何从? 12月18日上午,中华文学史科学学会古代文学文献研究会长,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郑杰文教授做客聊大讲坛,以《传统文化与中外文化的碰撞》为题,为聊大师生传道授业解惑。

    郑杰文从“儒墨显学、儒道互补、儒佛相争、中西方碰撞”四个方面对传统文化与中外文化的碰撞进行了详细讲解。

    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出儒学发展经历了周公儒学、孔门儒学、董仲舒儒学、程朱理学、新儒学五个重要阶段。在谈周公儒学时,他结合历史的发展指出那些被人们所记住的人都是解决了重大社会问题的人,毛泽东与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与改革开放都是最好的证明。此外,他还指出周公的“唯徳是辅”产生了周后代君王须修德、引发春秋“神民易位”的双面效应,并为同学们讲解了孔氏“奔鲁”的缘由、紇与颜氏之女野合而生孔子等一系列历史问题。孔门“礼”学主要来源于周公的“神性儒学”,孔子向往西周社会,主张以恢复周礼作为治世策略,但并不是全盘吸收周礼,而是主张有所“损益”。对于“孔门儒学”中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和“礼”,郑杰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文化的相互碰撞,郑杰文表示“扬孟抑佛”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文化的大碰撞,而第二次文化碰撞则是因为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不足、西学东渐,这是中西文化的较量。谈及文化碰撞必然涉及文化发展方向问题:文化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对此,郑杰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东西方文化研究方法各有其利弊,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结合西方先进研究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材料永远是第一位的。 “文化研究是立体的,做文章、搞学术也是。要有点击面再到整体。”郑杰文结合自身治学经验讲述了自己的见解。

   郑教授讲学生动风趣,旁征博引,会场上不时地传出了阵阵掌声和笑声。报告结束,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场。大三学生宋某这样告诉记者:“这次报告收获很大,也不枉我在过道上坐了两个半小时,值了!”

    郑杰文,现为山东大学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文献研究会会长、中古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先秦文献特别是先秦诸子文献及上古文化史的研究。近年来出版主要学术专著14种、其它著作5种,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社科研究项目10数项。曾多次到日本、美国及台湾、澳门等地讲学、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路34号
邮政编码:252059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