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会议交流材料之二
文/秦治洲
结合近三年文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工作,结合本次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两点看法
(一)做好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与专业社会实践工作是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质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求。
高等教育要有高等教育的水平,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聊城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厚知识、宽口径、实践创新能力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如此,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的素质和品质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在踏实工作中致力改革创新。没有改革创新,我们就守不住我们“预想的地盘”,亦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维和心灵需求。
(二)实施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必须在战略目标指导下的系统中运行推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孤立、片面地开展工作。活动自身这个“点”要上升为面和体,即活动要有充实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影响人的力量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又能和别的活动相呼应、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诸如我们想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那么我们就要明确主题、精选作品和朗诵者,绝对不能拼凑。
二、近几年文学院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学院领导和分团委很重视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积极给予政策、智力和财力支持。对这块工作致力从内容、形式、活动阵地、机制等方面都积极实施与创新。
(一)承绪和发扬学院传统优势项目——第二课堂专业技能训练与达标测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自新生入学始,便有专门宣讲团开展宣讲和培训指导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第二课堂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日常训练和达标测评活动。2006年,团总支根据形势和大学生就业要求,增设了授课技能测评,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测评,训练的指导老师由已经实习的四年级同学担任,充分利用了资源。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学院建设了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室,整理保存了一些重要文化资料,受到专家组好评。2007年暑假,我们进一步开阔思路,决定把专业技能达标测评项目向校外影响,学院和校团委联合举办聊城市小学生专业技能邀请赛,有30多名小学生参加演讲、写作等比赛,活动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对我们传统品牌的拓展与创新,亦能够体现大学福利社会的职能。该项目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学院着力用系统的眼光建设文学院大学生文化活动阵地网。
四年来,文学院在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学术节、“挑战杯”竞赛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系统建设了一批文化活动阵地,形成了“一会两节、一网二刊、一站二室、一园地二讲坛”的大学生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即主题团会、文学节、新闻节,文学院网页、九歌、文新时空刊物,栖凤林文化驿站、学生图书室、阅览室,德育园地、大学生“学习与分享”发展论坛、学术报告讲堂等。依托这些阵地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文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组织大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团体自主策划活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比赛活动如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全国写作杯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全国语言文字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等,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各团支部、广大同学的参与积极性,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获奖,四年来累计省级以上获奖80余项。荣誉的获得既是对参与者的鼓舞,亦是对未参与者的激励,还扩大了学院学校的声誉。学生社团——大学生传媒协会自主策划的纪念巴金先生逝世等活动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影响较大。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本着让学生“经世面、受教育、长才干”的指导思想,每年寒暑假学院认真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科技文化下乡、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爱心助学、文化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所有参与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学院先后在孔繁森、徐本禹的家乡,武训的祠堂,中国改革开放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世纪社区等八地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社区—大学文化站、德育教育、亲情教育基地。2008年寒假,学院联合市水利局等单位在文学院网页上开办了“文学院大学生网络实践实习平台”,以推进学生日常时间的实践实习。由此,学院致力建构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校内专业实践平台、网络实践平台三位一体、相互配合补充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体系基本成形。我院连续四年被评为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五里墩繁森希望小学义务支教服务队被评为全国百支重点团队,多支服务队被评为省、校级优秀服务队,《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过我院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我院我校的社会影响。
(五)着眼于长远,着眼于聊大发展,重视并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建设。
程书记提出,学生社团要走专业化、特色化、多样化的路子。目前,文学院重点建设的社团主要有九歌文学社、文心读书会、大学生传媒协会、常青藤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团总支联合一些热爱文学的教师、学生组成的团队——聊城大学校园文学研究会成长很快。由青年诗人康建军任会长。对聊大校园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正作出着积极的贡献,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六)学院建立了大学生专业优秀与创新激励机制。
2007年3月,学院出台《大学生专业优秀、创新奖评选奖励办法》,建立了大学生专业优秀与创新奖励基金,每年要对专业优秀与有创新实践的大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三点想法
当前形势和竞争要求,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创新,不强大,就要落后、吃亏、挨打。
(一)古语云: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学风、第二课堂活动、学术氛围,培育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环境和土壤。
学院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活跃;要积极争取校内外的支持与合作,为这块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阵地保障。学校层面要在实验管理中心资助学生项目、校团委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立项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层层覆盖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如将其列入学分。同时建议设置约束机制,不妨将其与学生奖学金评定相挂钩,给大学生定一个专业实践“基础量”,作为获得奖学金的必要条件。
(二)竭诚服务青年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多管齐下,尽可能满足同学们的思维心灵需求和成长需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第一,当前我校大学生视野还相对狭窄,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要把开阔大学生视野、革新大学生的观念当作一个突破口。立竿见影的补救方法就是形成读书看报阅读优秀期刊的习惯。要倡导组织全院同学以宿舍为单位订阅报刊,学院应该给予资金补贴。第二,一个优秀的社会、国家和公民应该是建设的、学习的、文明的。要想加快发展进程,就要倡导共建、好学与分享的精神。举个例子说,李剑萍校长在迎评促建时讲的“为在校生免费配备邮箱以便毕业后建立校友网络的战略意义”,在此建议建立一个全校至少是各学院内部全体同学的Email地址簿,用于群发邮件,以便进行我们学习和实践成果的分享。这一点,文学院已经作了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21世纪的人,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运用,扬其长,抑其短。第二,切实把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运行好,这是重要保障。第三,切实把学生社团的建设提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是一个重要亮点。第四,切实着力建设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开办全校性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大赛,并作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孟子曰:无恒产因无恒心。我们组织和做老师的,要想方设法给同学们一些看得见的东西,给他们一些“恒产”,以培养他们的恒心。
(三)重视思想观念和教育文化创新,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取精神、批判精神、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等。
青年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可塑性和上进心还是比较强的。我们要相信他们。孟子还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我们社会、国家和学校要鼓励激励青年大学生做大事,培养他们做大事的欲望、成就动机,参与重大活动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斗志(士的精神)。
现在“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人已经进入和将要进入社会,但因为这个时期出生的青年普遍被升学和就业压力所困惑,就整体精神状态而言,给人的印象不是特别鲜明。这代青年人的主要精神气质中好像缺乏做大事的准备。众多青年人体现为消费化、平庸化。我们所讲的大事,不是吉尼斯纪录中的东西,不是钱多权大,大事在于人追求的高远和超越。有的人看起来做的是大事,其实是小事,因为做事的追求太小、太俗。有的人看起来做的是小事,但其实是大事,因为他们的追求高远。如爱心帮助社会低层工人农民或其他弱势群体的NGO(志愿精神与公民社会)青年志愿者们。他们是努力奋斗和奉献的,他们在平凡事业中学习和体现一种做大事的胸怀和气质。这些青年人的努力方向,是在基层磨炼自己的意志,学习管理社会和适应复杂变化的处境,让人感觉到这些青年对国家社会进步的满腔热情。这给我们这些教育者一些启示:
第一,下一步,我们要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学院、校外一些重大事务、活动的决策、策划、组织与实施中去,给他们一些权力,指导着放手让他们干。如国庆党庆校庆周年纪念、五四青年节庆祝、大型会议、聊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像我们文学院的“阅读百部文学名著工程”,构建书香文化学院等。不要怕青年人犯错误,要给予他们试错的空间,那些不干事的人才不犯错。第二,学校领导要整合校内教师资源,培养一个公益的、优秀的、随叫随到的团队,它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进行“青春励志”讲演,帮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大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担当“伯乐”的角色发现人才。第三,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人的类型千差万别,但骨子里对历史、文化和哲学还是心存敬畏的。没有文化的人是野蛮和粗俗的。我们学校是文化重镇,无论搞公共建设,还是组织重大活动,都要追求文化内涵、追求质量、品味和精益求精。从命名、选题、组织、评价到总结时的固化材料、宣传,文化体现至事物、活动的方方面面和细节细微处。学校学院对科技和文化要同等重视,诸如学生社团,既要扶持科技型社团,亦要扶持思想型、理论型和文化型社团。文化是软性的、深度的,在文化的发展上,我们往往不能急于求成。第四,要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层次、水平和境界,培养青年志愿者在平凡岗位上做不平凡事的心态和愿景。我们的青年志愿服务可以建立一种类似我校劳动实践课式的机制,亦可以在“分散、代培”制上加以探索——和校内外一些可行性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培养机制,把一些有潜力的学生放到这些岗位上让他们代替培养一段时间再回来。第五,加大对有重大贡献、突出成果的优秀学生的奖掖力度。
最后的话:第一,我们现在的创新创造能力整体还比较弱,需要学习的理论、改进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的一些观念还比较陈旧和落后,需要着力加以改进。一些政治高层、文化精英、优秀企业家的一些理论、理念和方法我们要好好学习,拿来为我们所用。第二,我校教师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与优化性开发发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质量和品质有待进一步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