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学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简报 (2018.7—2019.7)
次
我院“简帛学研究中心”是2018年7月获批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一年来,中心成员在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在出土简帛研究和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第一批研究成果。
我校特聘教授姚小鸥于2019年5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该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益而成,是第一本系统研究《诗经》三《颂》的著作。它运用乾嘉学派文献考证方法和“二重证据法”,禀持礼乐文化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念,通过坚实的考证和创造性思维,发现和解决了《诗经》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重点是将《诗经》置于先秦礼乐文化的整体背景下,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文学肇始阶段的具体形态及其特点,并由此探讨中华民族心灵史的一个侧面。该书体大思精、新见迭出,十年磨一剑,一字一句都浸透着作者的心血。
我校特聘教授季旭昇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读本》2019年4月在台湾万卷楼出版社出版。内容包含《筮法》《别卦》《算表》三部分。《筮法》共十九节,筮问死生、娶妻、雨旱、出行、事业、征战等事。每节都会举出卦例,让我们看到当时筮占的实际方式,极为珍贵。《别卦》共出现了四十九个重卦的卦名,有很多跟传世本《周易》的卦名不同,对于考证卦名起源有重要的价值。《算表》是目前中国大陆留存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也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机。该读本从文字隶定、考释、翻译及摹字方面进行了全面整理,对于“清华简”的研究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自2008年7月入藏并开始保护整理,内容多为经、史类典籍,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意义重大。
苗菁教授申报的《范石湖集校注》,获得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立项。《范石湖集》即范成大的文集。范成大作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他著述颇丰,除诗词集存世外,还有单本存世的《揽辔录》(一卷)、《吴船录》(二卷)、《桂海虞衡志》(二卷,今存一卷)、《吴郡志》(五十卷)、《范村梅菊谱》(二卷)等。但到今天,其著述仍无人进行系统的整理。而宋代的一些一般作家,或地方作家,其文集都陆续有人整理,这种局面,和范成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因此整理其文集,在古代文学,尤其是宋代文学研究方面,是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赵立伟老师申报的“今隶时期汉简文字形体研究”,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9YJA740083)。该课题以武帝后期至东汉末14批简牍文献为研究材料,从字体演变、笔画形成、部件变异、隶草关系、书写变异等多个角度对今隶时期汉简文字形体进行全面的研究;详细描写因隶变而导致的形体省简、讹变现象和大量的异写异构字,深入分析隶变对汉字形体与结构变化的深远影响;探讨书写性变异与部件讹混、书写性变异与汉字符号化、书写性变异与字体演变的关系。本课题对今隶时期汉简文字总体面貌的揭示和描写可以弥补汉字发展史研究缺失的环节,更好地认识古今文字过渡时期字形变异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可为文字学研究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个案支持,亦可为为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