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启教|墨韵凝思】支教践初心 微茫聚希望 聊城大学文学院支教感悟分享(十一)
次
徐逸菲
初遇特校怀憧憬
今年九月份,作为一名怀揣教育梦想的师范生,我踏上了前往茌平特校的实习支教之旅。初入这片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我的心中既期待又忐忑。我深知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群在认知、情感或身体上存在特殊需求的孩子们。特殊教育,这个领域对我来说既陌生又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份未知,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决心。
难忘记忆映心间
在特校的日子里,我遇到了许多难忘的孩子。其中,有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群。小群的眼神总是显得有些迷茫,仿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疑惑。为了帮助他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我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拼图绘画游戏。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小群的身旁,耐心地示范如何绘画拼图。起初,小群显得有些不耐烦,他呆呆地盯着空空如也的白纸,无动于衷。我轻轻地握住他的小手,一遍遍地引导他,用温柔的话语鼓励他:“小群,你可以的,慢慢来。”就在那一刻,奇迹发生了。小群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看着我,脸上绽放出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虽然他的动作依旧笨拙,但他却坚持完成了拼图绘画。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内心世界的光亮,那是一种纯净而坚定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与成就感。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孩子是小睿。小睿因为家距离学校较远,需要住校,每周五放学时分,是他与妈妈温馨团聚的时刻。每当那一刻来临,小睿都会像归巢的小鸟一样飞奔到妈妈的怀里,脸上绽放出纯净如花的笑容。那一声声清脆悦耳的“妈妈”,如同天籁之音,穿透心扉,让我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泛起泪光。有一次,我悄悄地站在一旁,观察小睿与妈妈的互动。小睿紧紧地抱着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轻轻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仿佛在诉说着一周的思念与快乐。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小睿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那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让我为之动容、沉浸。
除了小群和小睿,还有一个孩子也让我难以忘怀,他叫翔瑞。翔瑞是个天性纯良、心思细腻的孩子,他特别喜欢帮助老师,仿佛帮助他人就是他最大的快乐。无论是整理教室、分发学习材料,还是协助老师照顾其他孩子,翔瑞总是乐此不疲,从不抱怨。有一次,我因为身体不适,显得有些疲惫。翔瑞见状,立刻走过来,用他那稚嫩的小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关切地问道:“老师,您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我微笑着摇了摇头,告诉他我没事。但翔瑞依旧不放心,他坚持要帮我分担一些工作。那天下午,他不仅细心地将教学用具归置得井井有条,还主动承担起了陪伴其他孩子的重任,确保他们在我休息的时间里既安全无忧,又能享受欢乐与充实。望着翔瑞那忙碌而快乐的身影,我总是忍不住一次次地夸奖他。翔瑞的善良与体贴,如同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不经意间瞥见了人性中最真挚、最美好的光辉。
这些瞬间让我深刻体会到,特殊儿童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他们同样坚韧、乐观,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特校的老师们无一不洋溢着慈母般的温柔,他们从不对孩子们施加任何学习上的压力,而是展现出无尽的耐心。可以说,特校就是一个充满深情厚谊、爱与关怀的大家庭。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理实碰撞伴成长
在特殊教育领域,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碰撞带来的成长与挑战。初入特殊教育,我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理论知识,如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行为干预策略等,这些知识如同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然而,当真正踏上讲台,面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时,我迅速意识到,单纯的理论知识远不足以应对。学生们各异的接受能力和易分散的注意力,迫使我寻找更加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资深教师的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高度实践性,并开始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音乐疗法、非言语沟通、多感官刺激等创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生动。在公开课上,我巧妙地将主题“校园安全疏散”与课堂讲解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成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邀请孩子们逐个上台,主动演示正确的逃生方法,他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想要参与表演。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相关的安全知识。这一过程中,我不仅克服了初登讲台的困难,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了个人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扬帆起航正当时
路漫漫其修远兮。特殊教育,远不止于职业范畴,它是灵魂的触碰,是爱与责任的接力赛跑。在茌平特校的岁月,如同璀璨星辉,镶嵌于我人生的长卷,成为激励我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我将继续把爱与智慧的火花播撒于每一个孩童的心田,努力让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讯员 徐逸菲 审核 张雪飞 王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