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迟云诗歌研讨会
次
7月2日,由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办,我院承办的迟云诗歌研讨会在聊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诗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伊始,校长王昭风致欢迎辞,表示此次研讨会在诗人母校召开的特别意义,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相继发表致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中国诗歌学会党总支书记王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光东为本次大会发来贺辞。大会还展示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著名书法家于茂阳的书法题贺作品。
在学术研讨环节,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迟云诗歌创作的风格、成就、叙事技巧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热烈研讨,对其诗歌中纯净明晰的自然书写、理性与哲思的思想力量、剖析自我的哲思精神等予以充分肯定。
谭好哲认为迟云的诗伴随着思考与心血,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其诗作具有茂长的思想,从生活场景出发,视野宽阔;其诗的锐利度是当下诗人少有的,引导人们反思当下;诗歌具有深刻的反省精神及真诚态度。张清华盛赞迟云是属于我们时代的诗人,其诗歌中能看出历史轨迹、时代风云、众生之相。他是深夜中不眠的思想者,对社会现实有着理性的观照,与世俗、周遭世界有一个冲突与统一的关系。这种精神意义上的复杂性构成诗歌的丰富性。其诗歌具有个人性,亦具公共性。李木生说迟云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异类,但却是一种回归,回归于“五四”新文化创造时的源头。他首先是一个有担当、有抱负的诗人,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与时代情怀,让他的眼界超越风花雪月与一己琐屑的咀嚼而具有了人类情怀的大格局。沉重的思索化作深邃的思想,让他的诗有了格外的分量。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孙进增说迟云是聊城大学文学院的骄傲。其诗歌源头是启蒙主义、现代性。他是具有现代文明思想、人文情怀的好诗人。他对应这个时代,叩问这个时代。他的诗歌具有理性的、批判的精神。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东方认为迟云诗歌的重要类型是“哲思诗”,其近年诗歌思维模式不断深化,褪去初期的“匠气”,取得诗意与诗情的平衡,形成了自由化与格律化的结合架构。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性,艺术地使用重嶂叠句等艺术手法,并做到了适度的引申和留白。他的诗歌是端庄的、厚重的。
此次会议给诸多诗人、批评家提供了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充分挖掘了迟云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并探寻了中国当代诗歌在新媒介时代的新可能与新路径。
1980年代初,迟云就读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聊城大学文学院),大学时期开始诗歌创作,此后逐渐成长为中国当代诗坛的中坚力量。目前,已出版《走上旅途》《行走 穿过思想的树林》《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悲悯的土地》《纵情怀为马》《潜入沙子的内心》等多本诗集。曾获山东省首届青年益友创作诗歌奖、天津第十九届“文化杯”全国鲁黎诗歌奖一等奖、“百世杯”全国诗歌大赛特别奖,《时代文学》2013年度诗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