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润乡音 文赋传承 聊城大学文学院赴新疆喀什岳普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与中华文化传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月10日至20日,聊城大学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及国学经典“邮递员”实践团队赴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基层,精准施策,将推普行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润疆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银龄畅语同筑温情,童声朗朗共绘新篇
“咱们国家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咯。”岳普湖镇花园路社区泰岳阳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阿尔曼老爷爷在团队进行访谈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着,团队一走进这个养老服务中心就注意到了大厅横幅上的一句“推广普通话,同走振兴路”。像阿尔曼爷爷这样对普通话掌握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还有不少,他们中有的人普通话不太标准甚至听不懂普通话。经过一上午的交流后,团队深入了解了当地老年人对普通话的认知情况、使用状况和学习需求。于是团队成员开展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国语教学课”,“你好”“再见”“谢谢”这样的日常用语在特殊的“课堂”中此起彼伏,老年人纷纷表示学会、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老年人是我国推普工作的重要影响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能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实践团队还组织部分当地学生参与到推普行动中来。“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一句句经典的绕口令,让普通话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团队成员们通过朗诵、绕口令、趣味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捕捉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无穷乐趣。紧接着,团队成员引导孩子们以笔为媒,以纸为介,用手抄报描绘国家通用语言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普通话的认识与运用,激发他们对乡村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文化动力。
经典雅言浸润边疆,同声同文助力振兴
实践团队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机结合,针对当地部分中小学生开展“典耀中华”读书行动,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桥梁突破沟通壁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团队成员向孩子们分发由聊城大学文学院自主编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为他们讲述其中的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紧紧围绕中华文化典型元素进行讲解,深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齐声诵读《大学》《三字经》中的经典语段,让他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伴,细细感悟经典诗文中蕴藏着的文化意蕴,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双向文化交流。实践团队以学校为主阵地向社会辐射,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力争营造“亲近经典”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时代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凝心铸魂以行践知,挺膺担当不负年少
实践团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时代价值,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文化与爱国精神宣讲活动,用别开生面而又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1949年9月在重庆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遇害时年仅八岁,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 ⋯⋯”团队成员绘声绘色地为孩子们讲述“小萝卜头”宋振中和他的父辈们不畏狱中的残酷折磨,矢志不移地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故事。孩子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团队成员的讲解,仔细观看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照片和一段段影像,厚植家国情怀,感受榜样力量,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普语润疆情绵长,文化润心韵悠扬。聊城大学国学经典“邮递员”团队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结合专业优势,精准聚焦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搭建起沟通无碍、情感共鸣的双向交流平台,共同促进推普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同时,实践团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华文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团结纽带。实践团队将以国家政策为本,以实际需求为基,持续开展推广普通话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展现青年担当,以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通讯员 杨婉宁 王智阳 审核 胡明洋 张晓暖 侯玉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