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九讲
次
12月23日下午,由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九讲在3号教学楼A207教室举办。此次论坛的主讲人是201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王凌云,主讲题目为《戴望舒诗歌的浪漫主义解读》。2020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
王凌云从“戴望舒的个体浪漫主义”、“戴望舒的革命浪漫主义”以及“戴望舒的时代价值和美学意义”三个角度对《戴望舒诗歌的浪漫主义解读》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个体性浪漫主义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主观精神的自由、内心想象的丰富与人生理想的建构,是一种内倾性的情感体验。王凌云指出,法国浪漫诗人雨果、拉马丁、缪塞等,给予了戴望舒新的创作灵感与表达情绪。王凌云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和《望舒草》为例给大家讲解了戴望舒感伤浪漫诗风的“起”和“承”。
革命性浪漫主义是一种外倾性的浪漫主义,重视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它立足于特定的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革命浪漫主义较个体浪漫主义而言,更加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理性认知。抗战时期,戴望舒所关注的侧重于有关民族、国家、人民的历史性宏大叙事。王凌云强调戴望舒这个时期的诗集《灾难的岁月》鲜明地体现了革命浪漫诗风的“转”与“合”。
从个体性浪漫主义到革命性浪漫主义,戴望舒的诗歌风格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王凌云指出,正因为这个动态的流变过程才使得戴望舒本人以及其诗歌拥有更深刻的时代价值,对戴望舒诗歌的欣赏与理解要进行内容与艺术的双重性探讨。同时,戴望舒有着与其他知识分子和而不同的道路,他是“浪漫语境”下的孤独之旗,他的诗歌有着“现代语境”下的诗艺之美。
此次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使同学们拓展了学术视野、增加了知识积淀,在讲解过程中王凌云还向同学们分享了一些毕业论文写作经验,为同学们接下来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了思路,最后学术论坛在同学们热烈地掌声中圆满结束。(文/王鑫、图/王鑫、审核/张培培)